书屋楼 > 寒门媳妇 > 24.第二十四章

24.第二十四章

推荐阅读:
书屋楼 www.shuwulou.cc,最快更新寒门媳妇 !

    临着大伙要回去的时候,罗素又嘱咐他们,鱼苗不要放太多,要不然没法子养活。她就是担心大伙太贪心了,到时候弄的鱼和稻谷都没了。

    有些人还是有些担心,索性请罗素到时候去田里指导指导。

    罗素倒是大大方方的应了。反正左右也就这么一次,下次各家各户的,就各凭本事种了。

    等大伙都走了之后,罗素又单独找了老族长,问了村里有没有多余的田地可以买。

    她现在手里有些积蓄,想要买些田地,日后也能多点成本的。

    老族长略微想了想,道,“倒是当初留着一片田地荒着,说是日后要等再迁了人过来分的。只这几年都没有分人过来,也不知道官府那边如何处置的。”

    罗素倒是听说过这个官田的事情。

    因着担心生了变故,到时候没有多余的田地分出来给受了灾的百姓,所以朝廷留了许多的官田。

    说起来,这些官田总数,比起百姓手里的还要多。百姓没多少田地,还要上交沉重的赋税。虽然如今新朝政治清明,减了许多税收,但是也有两成了。且这还是因为赵家村的田地原本是属于赵氏一族老族长留下来的,都是属于赵氏子孙的,所以不会有什么地主剥削的情况。

    像娘家罗家村那样的就不一样了,就是爹爹罗老根他们,都是租了地主家的田地,每年上交四层的税收呢。

    若是赶上官吏贪污,朝廷腐败的时候,这苛捐杂税就更厉害了。

    虽然心有不平,她也知道,这是时代的限制。

    “那要买这些官田,也不知道有哪些手续。我也不买多了,只买几亩水田旱地罢了。”

    “要是不多,倒是好办。”对于族里人买地这种事情,老族长还是乐见其成的。族里子孙兴旺,家境富裕,这是整个赵氏一族的体面。

    “明日我去县里跑一趟,寻县城大人卖个好,再谈这事情。”

    罗素笑道,“若是果真办成了,可要多谢您老了。若是有要花销的地方,尽管开口。可不能让您费力。”

    “行,这事情也是好事,你就放心吧。”

    老族长胸有成竹道。

    官田都慌着,这也是要算税收的。官府这边巴不得有人种上呢。

    罗素回到家里,又把这事情和赵母说了一通。

    如今家中大丰收,粮食堆了整个打谷场,马上要堆满自家的粮仓了,这可是前所未有的好事。赵母如今正是高兴的时候,听着儿媳妇说要买田地,更是一口答应了。

    不过才答应了,又一下子犹豫起来,面露为难,磕磕巴巴道,“这,这原也是好事。只是,只是我这有些难处。辞儿如今赶上恩科了,马上就是秋闱,听说年后还有春闱。这去州府考试便不必说了,听说去北都城那边可要花销不少。住的吃的,样样精贵。若是此时买了田地,恐到时候盘缠不够,耽误他考试。”

    罗素早就算了笔账了,如今她手里有十八两银子。且家中的黑耳朵生意如今抓在自己手里,很是稳定。每次都能收个几两银子她倒是不担心。再加上之前收上来的鱼还有两千来斤,马上就能去换了银子,倒是不担心。

    “娘,这样吧,这次买地的银子我先拿,您那边的就留着二弟去赶考。反正左右都不能耽搁了二弟。且我这边买地,也是想多种点粮食。如今风调雨顺的,赶着好年成,咱多种点粮食才保障。”

    这也是她对黑耳朵的种子量严格控制的原因。

    这个时候的商业太不发达了,黑耳朵如果种的太多了,肯定会降价。到时候只能以量来抵充,不大划算。且一旦市场饱和了,黑耳朵卖不出边去了,这东西又不能真的当成粮食来吃。

    且古代这很容易经历天灾人祸的,到时候粮□□贵,有银子都买不到。还不如自家多储存粮食。多余的粮食再换银子,买地。只要家里有了土地,她就不担心以后的日子了。

    赵母也是挨过饿的人,也经历过战乱,所有对于自家儿媳妇的担忧很是理解。

    那会子家里有铜钱都用不出去,再好的东西都换不来一粒粮食。

    “那这样可就委屈你了。”

    “娘说啥子委屈;待日后家中日子过好了,家里还能短了我的那一份?”

    “自然是不能的。便是你日后要改嫁了,我这边也得给你准备丰厚的嫁妆的。”赵母一激动,倒是把改嫁的事情也说了。

    说完之后,脸上就没有刚刚的轻松了。

    罗素装作没在意,笑道,“娘说啥子呢,如今林子和木棉还小,二弟又还在科举,我可不想这么多。左右过几年再说。”又道,“那娘可是答应了?”

    赵母听到儿媳妇暂时没有改嫁的心思,心里自然有些欢喜,忙点头,“自然是答应的。”

    和赵母谈好了,罗素也没有后顾之忧,只等着老族长这边的好消息了。又看着满院子的鱼,心里一旁盘算想着还是直接拉到县里去卖得了。那些酒家往日里都有固定的鱼户供鱼,她上次谈生意又遇着不好的事情,后来一直没去成。这鱼又不能一直放着,还是得赶紧散出去。

    她一个人做不了这些事情,就和赵母一起去找了几家关系亲近的老嫂子帮衬,鱼卖完了之后,再算工钱。

    有钱挣,且这卖鱼这样大的营生,也是个热闹。凡是找上门来的,也都欢喜的应了。

    第二日天未亮,就赶着好几辆牛车,托着许多鱼去了县里。

    “卖鱼咯,卖鱼咯,两文钱一斤,先到先得。随便挑,随便选,你买得了便宜,买不了吃亏。大叔大哥们都来看看唷。”

    天才刚亮,整个县城的集市上就传来了阵阵洪亮的吆喝声。

    以前集市上也不是没有人吆喝,去没有人吆喝着这么顺溜,且嗓门还大。仿佛整个市场都是这一个摊子似的。好些人好奇的看过去,只见街角的位置,摆着一个大大的摊子,上面放满了鱼。鱼的个头不大,但是好些还在摊子上蹦跶,倒是十分新鲜的样子。

    又听说才两文钱一斤,比平日里人家卖的鱼都要便宜一文钱。买一条鱼回去,也就是三四文的事情。好些原本摆摊子的人也过来挑了两条用稻草串着,准备待会回去了提回家里去煮着吃。

    县城人多,赶集的也多。这鱼也十分的便宜。慢慢的摊子上的人也多了起来。里里外外的围着水泄不通的。

    罗素寻人看着摊子,自己和赵母负责收钱。几个人忙着热火朝天的。

    等到快中午的时候,这鱼才堪堪的卖了个七七八八的。

    眼见着太阳升起来了,好些原本蹦跶的鱼也没动了,罗素干脆也不卖了。给每个嫂子提了两条。自己留着剩下的准备拿回去用盐腌了,做咸鱼吃。

    见着来帮忙不止有工钱,还另外给了鱼。赵家村的这些婶子媳妇们都高兴的满脸堆笑。

    赵母笑着满脸褶子,“今儿个这生意可真是好,我看好些卖鱼的摊子都要把咱们这边瞪出一个洞来了。”

    罗素笑道,“我这生意一年也没两回,他们是日日都有生意的。左右也碍不着他们。”

    她边收着摊子,边将腰上的袋子给系紧了。

    如果她心里估算的差不多的话,这袋子里可是有好几千文铜钱呢。折算下来又是几两银子了。

    大伙看着她那个兜里也是眼热不已。以前各家各户的,收成好的时候,也不过是混个温饱。一年要是能有个两三两银子的,那就是谢天谢地了。

    如今这赵城媳妇不止把粮仓都堆满了,还挣了这许多银子。更别提那黑耳朵的生意了。

    好在如今自家也种了黑耳朵,也能有些收成了。偏赵城媳妇又不让种多了,一家最多只能种三亩地。要不然,他们肯定得多种些的。

    几人忙活着收摊子,倒是没有人注意,在不远处的面摊上,坐着两个穿着绸缎袍子的中年男人。

    面摊的老板正小心翼翼的给端了面过来,招呼着两人用。他做了这么久的生意,可没见过穿着这么体面的人来自家面摊上吃东西呢。

    其中长着美须的中年男人笑道,“这小小的集市倒是热闹,刚刚那鱼摊上恁多鱼。且看着那还不是一家人,估摸着是一起打鱼的。”

    面摊子的老板笑道,“好叫老爷知道。这鱼摊的那些鱼是他们自家养的。一下子养出几千斤呢。”

    “自家养鱼?”另外一个短须男子微微吃惊,“农家也能养鱼了?”

    “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,只听他们说是他们自家养鱼的。咱们寻思着也不信,只怕是哪里抓的,担心人家抢了地盘,这才扯了谎呢。不过要是她们整天来卖鱼就好了。这鱼便宜,咱寻常人家也能见天儿的吃。”

    两个中年男子点头。他们心里自然也不信这是养的。

    两人还没吃完面条,罗素他们就已经收好了摊子。

    想着待会路上回去少不得要耽误了,她索性去买了十几个馒头,给大伙在路上吃。

    美须中年男人看了,笑道,“百姓之间如此和睦,可见这里民风淳朴。这次来这边上任,倒是也无须担忧了。”

    “大人说的是。”

    见美须男人皱眉,那短须男人赶紧改口,“老爷说的是。”

    原来美须男人正是毗陵县新上任的县令谢成楠。三日前才刚道毗陵县上任。能够分到毗陵县这样的太平县任县令,自然也是来头的。

    这谢成楠乃是北都城谢国公本家的兄弟。因着如今太平盛世,也想从中谋个官身。只不过他一心想做文臣,没能入了马上打天下的谢国公的眼,便胡乱的给扔到了县里做县令。后来又诸多关系走动,这才到了毗陵县这个太平县里上任。

    被发配到小小的县城做县令,谢成楠心中自然也是有些颓丧的。到任之后也不做事,只在县里胡逛。却没想逛了一圈之后,眼见百姓艰难度日,倒是又升起了一股豪情来。誓要好好治理这毗陵县,让那瞧不起自己的族兄好好看看文官治国的能耐。

    *********************

    罗素几人回到罗家村时,已经是午后了。

    才在家中休息了一会儿,把身上满是鱼腥味的衣服给换掉了,外间就有人吆喝着说是族长这边唤他们过去。

    罗素一听,便知道是买田地的事情,当即和赵母一起出门去。

    这次族长倒是带回来了好消息,“幸好咱去的早,听县丞大人说,如今县里来了新县令。如今正是不管事的时候,这手续都好办。若是过些日子县令大人要用这官田做些啥子了,也不好办手续。你明日就去县里把手续办了,以免夜长梦多。”

    罗素道,“这可真是上天保佑。也的亏了族长您的帮衬了。回头定然要好生答谢您老。”

    “都是一个族里的,不用这样客套。且莫要耽搁的好。明日我让阿贵领着你去。他也熟悉衙门。”阿贵就是族长的长子赵贵,据说也是下一任族长。

    罗素赶紧对着旁边的赵贵道,“可就麻烦贵叔了。”

    赵贵自然又是一番客套。

    衙门里有了熟人,办事也顺利多了。一路下来,也不成花销多少银钱,且人家看着都是穷乡人,也未曾多为难。只罗素进衙门的时候,给塞了几串铜钱罢了。

    这次罗素可是花了血本了,一口气买了五亩水田。

    拿着田契出了衙门,罗素这心里也踏实了。总算是添置了不动产了。

    村里人听说赵城媳妇又给家里买了田地了,都纷纷艳羡不已。

    在农家人眼里,买田买地,无异于添丁加口。甚至比添丁加口更加喜庆的。

    罗素倒是没有那样激动,她如今最关心的是怎样在这田里变出银子来。如今家里虽然衣食无忧,可离她想要的日子还有很大的差距呢。

    将这新买的五亩水田用肥料水养着了几日,等打谷场上的稻种晒好了,她就赶紧播第二次的水稻种。

    村里人见着她动静了,才纷纷跟着播种。

    看着田地里忙忙碌碌的农家景象,罗素摸了摸额头上的汗水,心里欢喜不已。跟着赵母两人越发有劲儿了。

    又见好些人家里还在犁田,一个老人在前头拉着,后面几个半大的小子帮着推,十分的费力,不免多看了几眼。

    “怎么不用耕牛拉?”

    她之前耕田的时候,都是请了村里的老牛来拉的农具。且都是请了工人来做的,倒是没注意过旁人家里咋弄的。

    赵母道,“村里只有三头耕牛,平日里又不能没日没夜的用。有些人家轮不上,自然是要用人来拉了。”

    罗素定定的看着其他田里,都是人在拉。只有些人家是壮年的汉子,有些没有壮劳力的,就是老人和孩子在忙活。

    这些面孔都很熟悉,看着平日里欢笑的面孔如今正挥汗如雨,弯腰驼背如老牛一般拉着那些农具,她心中不免有些难受。

    她又想起了上辈子了。那时候村里虽然穷,但是三户人家一头牛,从来没有用人力拉过。

    她记得的事情,就是和爷爷一起站在割扒上面,爷爷牵着牛绳子,割扒就在水田里快速的前进,像是坐车一样的。

    现在想起来有些少年不知愁滋味,不过从另外一方面也可以看出,用割扒牵着牛耕田,确实是省时省力啊。反正记忆中,爷爷一个人,就能将家里的十几亩田地一天给犁完的。

    看来这个时代不止缺乏种田的品种和方法,农具也是很重要的,还有耕牛。

    要不然就算知道怎么种田,家里若是只有老弱妇孺,也是要挨饿啊。

    罗素深深的有了一种革命尚未成功,同志任需努力的坚定信念。

    太阳下山,罗素就和赵母一起往家里赶了。

    一路上遇着乡亲们,都是满脸笑容的打招呼。比从前要亲热许多。

    回到家里,罗素罗素边在灶台下烧火,边想着上辈子看过的一些农具的造型。

    她以前没少干农活,且在研究院的时候也研究过各个时代的农具,对这些老式的农具都十分的了解。

    且不止耕地犁地的工具,还有一种传统的播种机,是和犁融合在一起的。

    赵母见她一直心不在焉的,以为她是最近累着了,便让她去歇着,自己做饭。

    罗素这才回神,忙道,“不是,我这也是寻思着家中的几亩旱地该种什么了。之前不是借给人家种了粟米吗。如今他们也收了,我想着咱也种上点啥子东西。”

    “可你这水田也忙活不过来啊。如今十几亩的水田,家中就咱两个人。”赵母有些心疼道。她也不是个贪心的人,也不想为了多种些粮食就把儿媳妇的身子给拖垮了。

    罗素笑道,“娘,也就几亩地罢了。”

    “那你准备种啥子 ,我之前寻思着种黑耳朵。只你说不想种多了,这才一直没动静。”

    “我寻思着种点麦子。以后也能给林子和木棉他们做点白馒头吃。可是如今过了麦子播种的时机了,还要等几个月才成,也不能让田地这么荒废着。倒不如种点玉米。”

    “玉米倒是还不如麦子的产量的。”

    赵母如今眼界变高了。觉得拿着三亩好旱地来种玉米,简直太浪费了。

    罗素却不担心,水稻之前亩产才一百斤,现在证明也是能提高的。更何况是高产的玉米了。

    “先种着试试看。”

    赵母如今对自己儿媳妇很是了解。听她说要试试看,那就是心里定了主意了,也就任由着她了。

    反正之前媳妇说试试看,都成了。这次就算不成,也不会太差。

    ********************

    罗素虽然说是试试,却也是用了十二分的心思的。

    玉米虽然属于粗粮,不过种植起来也是很讲究的。要不然产量也不高。特别是这田地土壤都很重要,要地平、土细,这边少不得要来来回回的多耕犁几次,把这旱地彻底都给整的平整了,土质细腻了。且又对排水要求大,少不得要在地里多挖几条排水的沟壑,四周的田埂旁边也是要挖一些排水沟。

    如今各家各户的都忙了,她这三亩地也不好又请人,只能和赵母一起亲自上阵。牵着牛用犁慢慢的推平了。可惜这犁又不大好用,十分费力。最后罗素没法子,只得用铁锹一点一点的将这吐给翻了个边儿,又细细的把泥土砸碎了。

    赵林和木棉见着家里忙,也拿着小锄头跟着后面帮着敲土。

    罗素也不拦着。她可不想以后这两孩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。毕竟他们这样的人家不比人家世家大族的,祖上剩下的东西多,日后少不得还是得靠这他们自己活命。把性子养着能吃苦一些,动手能力强一些,总是没错的。

    赵家村的人现在对罗素有一种盲目的信任。

    见她把旱地整成这样,就来打听。

    听罗素说想要种玉米之后,大伙就熄了火了。

    种玉米还不如种粟米和麦子,算了算了,还是等些日子再看吧。反正地里已经种了东西了,又不能扒出来重新种玉米。

    有些人家倒是学着罗素这样,把自家还剩下的菜园子给种上玉米了。想着到时候成不成也损失不大。反正跟着赵城媳妇做就行了。

    乡下的日子过的十分的快。

    一年四季都是在田间地里不停的忙活。周而复始,也没有多少人记着日子。

    只看着秧田里面的秧苗出来了,大伙就开始吆喝着插秧了。

    赵家村的人还是十分有人情味的。记着罗素之前指点他们种田的好处,所以都决定了一天都帮着罗素家,把那十三亩水田给种完。

    罗素倒是没想过大伙这样热忱,心中自然更加感动。又去县里买了肉回来,做了一大盆的红烧肉招待大伙。

    赵大木知道这季开始,全村要在村里养鱼了,所以和赵二娘寻思着,把这个生意给包下来。

    他经常在外面做工,人面广,和那些打鱼的关系好。且上次又有了经验了,办起事来也是熟门熟路的。

    只他还没开口,就有村里人找上门来寻思帮忙了。

    上次罗素买了一文钱的三条的价格。赵大木想着这全村人加起来估计要买几万条。这可是大买卖,这价钱势必要往下压的。到时候他还能从中挣点差价。

    这笔账自然又是他媳妇赵二娘给算出来的。只如今又担心到时候被人察觉了,在村里被人暗地里骂,可就不好看了。

    所以夫妻两商量了一番,决定和罗素这边说说,看能不能想出个好法子来。

    罗素听了赵二娘这想法,笑道,“你看我这黑耳朵,大伙不都明明白白的知道这市价不一样吗,也还是拿我这里来了。这做买卖,特别是和自家人做买卖,就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,以后谁家不满意,只看咱契约就行了。咱按着契约来的,银货两讫,别人也说不出话来。大木叔这也是废了力气的,他能拿出这么低的价格来,旁人自己去拿,只怕一文钱两条鱼苗都谈不下呢。咱把这个道理说出来,谁不信,自己去拿去。”

    赵二娘一听,顿时一拍大腿,“是这个理儿。谁家不乐意,自家去买去,咱家也不巴着。”

    一回去,赵二娘就和赵大木一起去找村长,把村子里的钟敲响了,召集大伙去祖祠那边商量去。

    在罗素之前几次的影响下,赵家村的人如今已经习惯了遇着大事小事的就集中开会了。听着钟声就搬着自家的小板凳往祖祠那边的小场地上面走。

    罗素如今在村里十分有话语权,说话清楚,有条有理。赵大木请她把这集中买鱼苗的道理给说了一通。

    反正意思就是一条——若是单独去买的,只怕价格要贵。集中买,价格便宜,只赵大木这样费不少力气,咱得给点辛苦费,对大伙都公平。

    这次开会没有上次黑耳朵的事情顺利。毕竟当初这黑耳朵是罗素拿出来的技术,大家都心存感激,所以乐意听罗素的。但是这买鱼苗的事情,也不是只这赵大木一个人能办到的,犯不着给好处。

    所以最后全村一百一十户,最后定下来的只七十多户而已。

    赵大木当场和他们签订了买鱼苗的协议,一张契约,七十户人家的户主在上面按了手印。赵二娘宝贝一样的将契约叠好了放在自己的衣襟里。

    老族长对于这样干脆利落的结果很是满意,满意的笑着道,“赵城媳妇,你这法子好。若是以往,为了这些事情只怕要吵翻了天。如今倒是好,愿意的就留下,不愿意的回家。这样也干脆。以后咱村里就这样定了,再有事情,就让按手印。省得一村子的人自己闹别扭。”